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成立于2018年,2020年获批广东省教育厅第二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单位。学院依托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珠海市重点学科资源,开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四个本科专业,构建了“数据智能—计算引擎—软件定义—自主智能”四级协同,贯通“感知-算力-算法-应用”全栈产业链,打造面向未来的现代产业学院新范式。
学院秉承“数智融合、创新驱动”的办学理念,与阿里云、华为、讯方等三十余家行业领先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全面推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通过将企业真实项目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

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华为ICT学院

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阿里云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
学院创新构建“四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融合学科竞赛、项目实训、科研反哺与产业实践,着力培养掌握大数据分析、智能系统开发与数字化治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现有专兼职教师76人,其中企业技术专家占比34.21%,“双师型”教师占比66%,形成“基础能力—专业深化—高阶引领”三阶递进的师资梯队。
学院与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优先推荐学生攻读硕士学位。近三年来,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0%,累计为粤港澳大湾区输送超过900余名高素质大数据人才。课程体系跨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数学、统计学等多学科,注重跨领域融合与创新能力培养,致力于造就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为区域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校企协同”建设架构图
学院自2020年获批广东省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以来,进一步完善“校企双主体、管理多元化”的现代产业学院管理体系。通过优化组织架构与管理制度,形成了"1224"特色管理模式:1个决策核心(理事会)、2个专业指导机构(行业专家委员会+学术委员会)、2方协同机制(校企)、4大执行中心(教师教学管理中心、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创新合作中心、学生服务中心)。
决策层(理事会):由校企双方有关人员共同组成,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对产业学院拥有最高决策权。
指导层(双委员会):
(1)行业专家委员会:由企业技术高管组成,主导制定《岗位能力标准白皮书》。
(2)学术委员会:由校企专家联合审定培养方案,2022版培养方案中产教融合课程占比有明显提升。正在制定的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已经完成初稿,对专业核心课程內容进行了大幅度修订。
执行层(四中心):
(1)教师教学管理中心:实施“三阶教师培养模式”,形成“基础能力—专业深化—高阶引领”师资队伍。
(2)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对接产业需求,导入企业项目和实习资源,重点开展实践教学、社会培训和技术服务。
(3)创新合作中心: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服务和国际交流合作。
(4)学生服务中心:实行“企业班主任”制度,全覆盖产业学院各专业班级。

图2-3阿里云大数据应用学院管理机制架构图
学院依托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及珠海市重点学科平台,构建了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引领,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2021年招生)专业为支柱的专业集群生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需求,创新基础层(4大核心专业)+应用层(6大行业模块)的柔性课程体系,设置气象大数据、医疗大数据、金融科技、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数字政务等6个行业应用模块,通过课程动态更新机制实现专业与产业链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