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科学学院赴斗门莲洲基地开展“农场+课堂”双轨实践教学,将劳动教育融入户外技能与团队协作的一次实践教学。将课堂搬到田间,用帐篷替代课桌。11月5日,体育科学学院副院长郑阳、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徐明与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李昂共同率领2025级65名体育专业学生,前往斗门莲洲劳动教育基地,开展了一场“农场+课堂”双轨制专业实践教学。

此次活动旨在实现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的有机融合。在基地的定向越野区,学生们迎来了首个实践任务——团队协作搭建帐篷。活动伊始,郑阳强调了安全注意事项,并指出:“体育人要先学会协作,再谈成绩。搭帐篷不仅是户外技能,其背后的团队合作既是体育精神的象征,也是劳动精神的核心。”

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以四人为一组,学习要点、分工合作,迅速投入到帐篷搭建的实操中。田野间,一组组学生相互配合,除草、清理场地、撑杆、铺布、固定,最终向老师展示搭建成果并接受稳定性检验。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将专业技能、劳动素养与团队精神的培养融为一体,生动展现了跨学科劳动教育的真实样态。

现场,大数据学院副院长李昂表示,这种“专业+劳动”的模式让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挥洒了劳动汗水”,成效显著。我校位于斗门莲洲的实践教育农场已被体育科学学院固定为“劳动教育定点工作站”,使我校的劳动教育基地不仅作为学生劳作的农场,更可作为专业教育的田地,让“劳动+学科”成为劳动教育的新载体。体育学院下一步计划将户外运动教学、野外生存技巧等更多专业教学任务系统化地融入课程体系,持续探索并打造具有体育学科特色的劳动教育新范式。

学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徐明主任到场对青年教师进行了教学指导,走在学生中与学生一同劳作学习,倾听青年人的声音。徐主任表示,关工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此类活动正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让劳动教育的进一步延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