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求,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深度融合,10月18日,大数据学院在珠科学术交流中心顺利举办“AIGC大模型在教学科研上应用实战专题”师资培训。此次培训全院60余名骨干教师积极参与,学习了DeepSeek+各类AI在教学科研数据分析及案例中应用,尤其重点学习AI在科研论文撰写应用实战中,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智能体工作流等内容,并进行了实战训练。

吕院长发表致辞
培训正式开始前,大数据学院院长吕威发表致辞。吕院长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深刻重塑教育教学与科研范式,大模型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工具,不仅能提升教学效率、创新教学模式,更能为科研工作提供数据处理、分析决策的新路径,希望大家珍惜此次培训机会,认真学习理论、积极参与实操,将所学技术转化为教学科研的实际能力。

余志文教授培训现场
理论培训由华南理工大学计算机学院余志文教授(博导)主讲。培训中,余教授系统梳理了人工智能发展的三次浪潮,重点解读了DeepSeek+系列大模型的技术架构与核心优势, 同时结合教学科研实际场景,详细阐述了大模型在文献综述撰写、实验设计优化、论文内容创作、成果可视化等环节的应用路径。他指出,大模型可通过语义理解与生成式回答,辅助教师高效整合文献资源、提炼研究热点;还能基于海量数据推荐实验方法、优化技术路线,显著提升科研效率。

李钦秾工程师培训现场
实操培训由广东德智信创AIGC应用高级工程师李钦秾主讲。李工程师指导教师利用DeepSeek平台快速生成可视化图表,助力教师直观掌握学情分布、教学数据特征,提升教学分析效率。在AI智能体开发环节,他演示了基于扣子平台的零代码开发流程,指导教师搭建“考试阅卷评分系统”,实现阅卷评分自动化。现场教师全程跟随操作,均成功完成实战案例开发,切实掌握了大模型工具在教学场景的落地方法。

教师热烈研讨
本次培训获得了学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是学院推进教育信息化、培育教师数字素养的实践。参训教师反馈本次培训内容兼具专业性与实用性,既填补了大模型技术理论空白,又掌握了可直接应用于教学科研的实操技能。未来,大数据学院将持续助力教师紧跟人工智能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索大模型在课程设计、学情分析、科研数据处理等工作中的应用,推动教学模式创新与科研效率提升。

